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紧紧围绕“让群众求职有路、企业用工无忧”的目标,深入实施就业需求大起底专项行动,构建起“摸排—匹配—赋能”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打好稳岗就业硬仗。
截至5月底,利通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695人,其中,“直播带岗”等新型招聘形式成效显著,共开展直播招聘活动17场次,线万人次观看参与,达成就业意向339人,“触屏可及”的就业服务正在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利通区人社局的直播间里,“直播带岗”专场招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人员化身“主播”,不仅详细介绍招聘岗位,还实时解答评论区的问题。屏幕另一端,求职者们一边看直播一边留言咨询,岗位信息一目了然,投递简历、线上面试也变得快捷高效。“没想到现在通过手机看直播、问岗位,一通热线电话就帮我找到了合适的方向。”毕业生王娜娜的求职请求得到了快速响应,工作人员根据她的条件,迅速为其匹配了琴心幼儿园的岗位信息,并协助她完成联系,如今,王娜娜已上岗。
借助互联网平台,利通区不断拓展招聘新场景,将就业服务搬上“云端”,通过“岗位介绍+互动答疑+线上对接”的方式,搭建起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有效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实现了就业信息的快速流通和高效匹配。通过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供给、积极探索数字化招聘新路径,让群众求职更便捷、企业用工更高效,也让“稳就业”的责任更有力地落到了实处。
下一步,利通区将继续推动线上招聘常态化、服务精细化、模式多元化,努力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群众都能找到心仪的岗位,不断拓展群众就业新空间,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人民网银川6月12日电(周航)6月12日,“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宁夏创作营在银川启动。来自近30个国家的专业导师、高校学者、青年创作者、媒体记者,将在宁夏开展为期一周的影像创作交流、培训和联合拍摄实践。…
提到银川 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 “俯凭驼铃临河套 遥带银川挹贺兰” 明代人刘敏宽 这样描述河套平原水光潋滟的景色 这座被贺兰山环抱 黄河水滋养的“凤凰城” 一半是西北的雄浑豪迈 一半是诗意的塞上江南 塞上湖城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贺兰山 但你一定知道岳飞的词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在地理课本里 横亘于银川西部的贺兰山 南北绵延200余公里 这座“天然水塔” 是我国河流外流区 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也是季风气候 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它与阴山、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一同构成了我国的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而在宁夏 本地人会亲切地称其为“父亲山” 贺兰山就像父亲的胸膛一样 拦截了西伯利亚冷风 与腾格里沙漠的东侵 盛夏6月 在贺兰山风景区高处俯瞰 宁夏平原风光尽收眼底 “贺兰山下果园成 塞北江南旧有名” 在此刻有了具象的注解 如果说贺兰山分割了大地的冷暖 那汩汩不息的黄河 则给银川留下了众多的湖泊湿地 银川也因此被称为“塞上湖城” 每年春天的银川 都会上演这样的“水之交响” 一条条以朝代命名的引黄灌渠 相继开闸放水 秦渠、汉渠、唐徕渠…… 成就了“塞上江南”的富庶和美名 古渠流润贯史今 千秋一脉延福祉 初到银川 漫步在阅海湖畔 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哪里是想象中的大西北? 湖光潋滟、芦苇荡漾 鱼翔浅底、百鸟鸣翠 微风徐来,恍惚间竟似置身江南 傍晚时分 携亲带友、三五成群 在览山公园的阶梯剧场 览湖光山色 赏落日晚霞 与舞台乐队激情合唱 (最佳观赏位在剧场最高处石阶) 是银川赠予你的人生时刻 神秘往事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贺兰山东麓的岩画遗址公园 20多处岩画遗存 内容丰富多样 有动物、人物、狩猎场景等 在山间行走 窥见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 最有名的岩画当属太阳神 面部呈圆形 双环双眼炯炯有神 是贺兰山岩画中 位置最高、尺寸最大的人面像 坐落于贺兰山东麓中段的西夏陵 是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座神秘而庄重的帝王陵寝 承载着西夏王朝的兴衰荣辱 陵区发掘出土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国宝级文物。 文献记载 西夏境内不仅有党项族 还生活着汉、吐蕃、回鹘、契丹等 多个民族 陵园呈“凸”字形 由阙台、碑亭、月城、陵城等组成 陵台为八角形夯土塔(高约20米) 六号陵出土的鸱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古代琉璃鸱吻构件之一。…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