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月)6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支持的“第五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习营·云南行”在云南民族大学开营。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所学校的师生,以及中国青年网等媒体代表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此外,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云南广播电视台旅游频率、云南广播电视台教育频率、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率、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端、云南网、都市时报、掌上春城、云南信息报乐云网、石林县融媒体中心等都参与了报道。仪式由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国旭主持。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集自然奇观、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于一体,当前,云南正深入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在资源经济、民族团结、生态屏障建设等领域形成全国性示范。在为期5天的实践中,四所高校的指导教师带领40位学生,以昆明为核心场域,聚焦云南“三大定位”的生动实践,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国情调研和新闻采访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此次云南行特别制作了音乐短片《春城共朝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苏媛老师以“4xin”概括了此部短片的源起和内涵——以创新的说唱方式入耳入“心”;以“欣”喜的创作情感贯穿创作过程;以“辛”劳的工作态度引领制作思路;以“新”的形式带来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同时短片也在国内外媒体平台、包括流媒体音乐平台同步推送。
王启梁在致辞中向参加此次见习营的师生及媒体指导老师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和基本情况,指出云南民族大学是培养各民族人才的摇篮,同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牵头为同学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听多看多体验,真写真练真报道”,在见习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扎根边疆、服务民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漆亚林首先向云南民族大学对此次见习营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参加此次见习营的师生表示欢迎。他指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习营围绕承办城市特色和国家战略确定主题,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培养了大批有家国情怀和专业本领的后备人才。他用三点期待寄语同学:一是做时代的瞭望者和行动者;二是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拒绝流量至上;三是在团队协作中互学共进,打破校际边界,激发创新火花。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原一鸣、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教师袁琳分别介绍了所在院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情况与专业优势,并表达了对活动的期待。
媒体代表交流表示,见习营是青春与新闻理想的碰撞,期待同学们增强实践锻炼、推进产学研融通、挖掘好云南故事,寄语同学们以专业书写担当,深耕实践,鼓励用全媒体形式进行创新表达,讲好云南高质量发展故事。
最后,四校的学生代表分别进行发言。开营仪式结束后,四校师生前往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参观,通过民族服饰与历史文物,探寻其承载的历史渊源与人文故事,感受云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