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201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以来到现在已整整7年,先后出版了《赖晓伟重评石头记》和《赖晓伟评点红楼梦》等多部红学专著。反观中国红楼梦学会却没有一点点进步,反而越来越邪门了!
中国红楼梦学会之所以邪门,只因目不识丁的伪红学家太多了,把《红楼梦》当成饭局、养老院、镀金场所的伪红学家太多了。具体表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不敢承认贾府是大清皇家。事实上,《红楼梦》通体的皇家气派,通篇写的都是宫廷之事。《红楼梦》上面出现的宾天、外戚、国舅、银库、买办、元妃、才人、太医、钦天监、教引嬷嬷、庭燎、上用、内造、指配、自行聘嫁等词汇,均无可辩驳地证明贾府就是皇家,而不是什么江宁曹家!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不敢承认大观园是圆明园。事实上,大观园是皇家御苑,有第十七回“园囿”二字等等为证。另据乾隆三十九年《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大观”二字其实是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全图》上的御题。
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不敢承认《红楼梦》是大清史书。事实上,脂批“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以及“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等等,脂砚斋早就指出曹雪芹是史学家,以及《红楼梦》是一部史书!并且,蒙府版第二十二回的回末批:“作者具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批书人也同样指出《红楼梦》并不是文学作品!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不敢承认贾宝玉是传国玉玺的化身。事实上,脂批“玉小赤”“玉有病”毫无悬念地证明贾宝玉就是传国玉玺的化身。等等。在脂批前面,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伪学本质一览无余,犹如“皇帝的新装”。
中国红楼梦学会却热衷于将《红楼梦》和马克思扯到一起。曹雪芹想不到,马克思也想不到,倒是解决了一些滥竽充数之徒的饭碗问题。众所周知,中国红楼梦学会继承的是胡适新红学的衣钵。然而,胡适在1921年《红楼梦考证》中所提出的“曹雪芹自传说”“曹寅家世说”“曹著高续说”,现在被证实无一正确。正如2020年出版的《赖晓伟重评石头记》所宣示的:新红学(曹学)时代早已悄然落幕!且看他们的自我否定:2019年,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和赵建忠在《当代红学七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前景展望》中否定了“曹雪芹自传说”和“曹寅家世说”。2021年《曹雪芹与红楼梦》电视剧否定了“曹著高续说”,并且北京曹学会会长胡德平还否定了“随园说”。
匪夷所思的是,中国红楼梦学会选择性失明却又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胡适提出来的“曹雪芹是曹寅之孙说”。事实上,中国红楼梦学会永远都无法证明“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相反,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证明“曹雪芹”是康熙之孙爱新觉罗·弘暟。只有爱新觉罗·弘暟同时满足书中所提到的“作者是皇家子孙”和“作者逝于壬午除夕”这两个要件。因为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就写在《红楼梦》的文本和脂批上。比如说,庚辰版《红楼梦》第十四回的回末批:“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第十四回讲述的是秦可卿丧葬一事。既然贾府是皇家,那么“大家丧事”便是指“皇家丧事”。既然“大家”是指“皇家”,那么“大家后裔”便是指“皇家后裔”,所以这个“曹雪芹”必定是皇家的后裔,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而不是什么曹寅之孙!
另外,被中国红楼梦学会鼓吹的《枣窗闲笔》《随园诗话》《绿烟琐窗集》《四松堂集》等等文献,也均无法证明“曹雪芹是曹寅之孙”。这些文献所提到的“曹雪芹先人为江宁织府”均是流言蜚语,谣言的源头经笔者鉴定来自于明义的《绿烟琐窗集》。《枣窗闲笔》中说“闻袁简斋家随园”,裕瑞是听了袁枚的流言蜚语。《随园诗话》中又说“明我斋读而羡之”,袁枚是听了明义的流言蜚语。明义《绿烟琐窗集》中却又说“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这里的“盖”就是“大概”之意。明义亦不过是猜测之词!曹学家却将明义的流言蜚语当成了“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的铁证!并且,《四松堂集》原本并没有“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的说法,这个说法来自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供刻印用)私自加进来的一条笺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赴织造之任”。如果曹学家不澄清这件事,那么这条来路不明的笺注便是造假的证据。曹学历来有造假的传统,这点笔者就不多说了。
中国红楼梦学会如果继续鼓吹“曹雪芹是曹寅之孙”,那么还将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澄清,比如说:曹寅之孙是如何进入皇家学堂的?曹寅之孙是如何进入后宫的?曹寅之孙是如何进入圆明园的?曹寅之孙是如何参与皇后省亲的?曹寅之孙又是如何进入紫禁城参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祭祖?等等。
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仍鼓吹林黛玉是苏州人。却不知林黛玉实乃绛珠仙草下凡。中国红楼梦学会至今仍鼓吹“京杭运河”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却不知《红楼梦》书名“红楼”二字是指红色城楼紫禁城,《红楼梦》写的是清宫之事;《石头记》书名“石头”二字是指传国玉玺,《红楼梦》染指皇权;《情僧录》书名“情僧”二字是指出家做了和尚的顺治皇帝,《红楼梦》染指清宫秘史;《金陵十二钗》书名“金陵”二字是指“清陵”,《红楼梦》染指宫廷女子。这些后金之陵的女子竟是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公主等大清国的超级人物,所以才称之“紧要”女子。“京杭运河”在《红楼梦》中又算哪根葱?大概是运河里有很多鱼,可以让伪红学家们在里面摸来摸去。
并且,《红楼梦》第十六回所提到的“四次接驾”其实是苏州织造,只因此事涉及乾隆帝的身世。有《清史稿·本纪七》《清史稿·本纪八》为证: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第三次南巡:“癸未,车驾次苏州。”康熙四十二年二月,第四次南巡:“丙戌,次苏州。”康熙四十四年三月,第五次南巡:“辛亥,上驻苏州。”康熙四十六年三月,第六次南巡:“乙巳,上驻苏州。”并且,《红楼梦》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脂砚斋也明确指出:“金陵并非南京,而是苏州。”《红楼梦》上竟然没有江宁织造一个字。新红学大厦轰然倒塌!中国红楼梦学会难改伪学本色!叹叹!-------------------------------------------------
作者简介:赖晓伟,浙田人,致力于前沿红学的研究,著有《赖晓伟重评石头记》和《赖晓伟评点红楼梦》等红学专著,曾多次约战中国红学会和北京曹学会。